生活中总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emo瞬间,有种种不尽如人意的“小确丧”。也许是饥肠辘辘的时候看到食堂排起长队,也许是忐忑交上答卷的时候转头看到同学在说考试真简单,也许是刚刚踩点干完活又被通知来了新任务,也许是跟npy吵架那天又被导师批评了……
emo是emotion的缩写,最初是指一种音乐风格,现在常常被用来表达消极的情绪状态。“我emo了”这一网络短语常被代指颓废、不开心、郁闷、失落等等。Emo、网抑云等网络用语的背后是一种“丧文化”。“丧文化”是带有颓废、绝望、悲观等情绪和色彩的亚文化现象,核心受众为青年群体,戳中了网络青年不满足于现状、渴望找到发泄出口的痛点。
一、“丧”的程度区分
事实上,“丧”本身也有着程度的区分。
第一层,也是最浅的一层是局限于某件事情,即“心事”,虽然也会有一些难过,但这件事也能很快过去;
第二层,这种“丧”已经影响到长期的心情,比如一段时间都是郁郁不乐的样子;
第三层,“丧”已经扩散到心态,消极的心态会弥漫到对待其他事情的态度中;
第四层,“丧”最终影响到了个人信念,产生如“人间不值得”的看法,怀疑人生和努力的价值。
二、“丧文化”从何而来?
1 文化溯源
(1)西方舶来品。“丧文化”最初可以说是一种西方的舶来品,在冷战后,欧美尤其是美国青年陷入了精神和意义的虚无状态,他们以一种消极的态度反抗社会主流文化。20世纪60年代西方的嬉皮与弄懂、70年代在英国诞生的朋克音乐等都是其代表。
(2)在日本的发展。在日本,“宅”文化、“干物女”、“啃老族”等是“丧文化”的体现。
(3)中国本土化表达。当“丧文化”进入中国,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本土化表达,如80年代潘晓的《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》,表达了对于人生境遇的迷茫;上海市合唱团的《感觉身体被掏空》,唱出了当代人的精神疲惫.....
2 “丧文化”在媒体中的呈现
资本的“贩卖”:但现在“丧文化”却不再仅仅是个人感情的抒发,而往往成为资本制造热点和营销的手段。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发展,一切负面的情绪都被放大,人们经常被他人贩卖的焦虑所影响。
“幸存者偏差”:人们在网络中看到了太多比自己更优秀的成功人士,“都是同龄人为何我还在苦苦挣扎,而别人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?”类似这样的想法难免会带来自卑等“丧”的情绪。
看不见的后台:拟剧论把社会比做舞台,在前台,人们呈现的是能被他人和社会所接受的形象,而他人和社会不能或难以接受的形象则会被隐匿在后台。在互联网上,我们看到的是别人的“前台”,而且是经过资本和技术挑选后的“前台”,成功人士背后的辛酸和委屈是我们不了解的。
3 “丧文化”的传播特点
传播方式:从碎片化到裂片化。边界传播和共享传播在无形之中加强了“丧文化”的传播效果,随着“葛优瘫”和“人间不值得”等节点引爆,一触即发。
传播主体:从个体化到全民化。低准入、零门槛,使得任何声音与价值诉求都可以在新媒体上得到表达。“丧文化”的受众逐渐从青少年群体转向全年龄层。
传播范围:从边缘化到生活化。“丧文化”逐渐渗透进日常生活、甚至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。
三、如何战胜“丧”情绪?
了解了“丧文化”的来源和传播特点之后,我们发现在资本的推动下,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“丧”对我们的影响,应当理智、客观地判断网络上所呈现的信息,不要被“丧文化”左右。
那么,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“丧”情绪时,应该如何应对呢?小清心为大家提供了6条锦囊妙计!
1. 转移注意力:将注意力放在其他事情上,做一些能让自己开心起来的事情,比如收拾屋子、刷剧、购物等等,使自己从“丧”的情绪中摆脱出来。
2. 理智控制:不妨给自己施加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。正确地认识“丧”情绪产生的原因、客观地评价自己,改变自己的观点,理解本我、接受自我,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。
3. 锻炼身体:身为清华人,日常的体育锻炼当然是必不可少的。运动不仅能提高身体素质,还能排解负面情绪。和同学们去紫操跑步、在西体打篮球、在气膜馆打羽毛球,都是不错的选择,焦虑和烦恼会在运动中不知不觉地消散。
4. 找人倾诉:气球吹胀了会炸开,压力积攒多了也会崩溃,当“丧”的苗头出现时,不要压抑在心中,把这些烦恼向值得信赖、头脑冷静的人倾诉吧。当然倾诉的过程应当是合理宣泄,千万不要发怒、大动肝火,这样不仅会损害友谊,还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。
5. 休养生息:睡眠可以改善人的精神状况,长期的缺少睡眠会让人感觉到焦虑、躁怒、悲伤、心力交瘁。积劳成疾不是恐吓,劳逸结合也不是玩耍的借口。所以遇到“丧”情绪时,让自己慢下来好好休息,一觉醒来,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。
6. 吐槽:如果身边没有合适的倾诉对象,也可以尝试把自己的不愉快的情绪分享到社交媒体上,让网友们来分担你的不愉快。只要能够把自己的坏情绪说出来,丧气就算是排解了一半,再得到网友们的鼓励与支持,丧气就排解了另外一半。
总之,战胜丧的最好方法就是微笑着面对它!正确认识“丧文化”的来源和特点,用积极的心态应对日常生活中的emo瞬间,也许你会发现事实并没有你想得那么糟糕呀。园子里还有无数的美好等你去发现、去拥抱,祝屏幕前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,享受充实美好的校园生活。
内容来源:清华小清心(《大学生心理训练与潜能开发》课程小组)